【症状】
1.轻症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,仅有轻微腰痛,容易被忽视。
2.全身症状 起病急骤,常有寒战、高热(可常达39℃以上)、全身不适、疲乏无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呕吐,甚至腹胀、腹痛或腹泻。如高热持续不退,多提示并存尿路梗阻、肾脓肿或败血症。
3.局部体征 一侧或两侧肾区疼痛,肋腰点有压痛及叩击痛,上输尿管点及中输尿管点均有深压痛。
4.尿路刺激症状 肾盂肾炎多由上行感染所致,故多伴有膀胱炎,病人出现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。
5.胎儿可发生流产、早产,或神经管发育障碍。
【诊断】
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,诊断并不困难。
1、妊娠期出现发冷、发热、寒颤、腰痛、肾区叩痛。
2、尿镜检可见细菌,白细胞〉10个/高倍镜视野。
3、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〉105/ml。
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相关症状
- 发热伴寒战指由于疾病导致机体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寒战的症状
- 真性细菌尿是指:①膀胱穿刺尿培养,有细菌生长,或菌落数>102/ml。②导尿细菌定量培养≥105/ml。③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≥105/ml,一次准确性80%;连续两次培养得到同一菌株,菌落数≥105/ml,准确性达95%;
- 血清钠浓度>145mmol/l为高钠血症,高钠血症必然合并有血浆渗透压增高,故亦称高钠性高渗综合征。高钠血症仅仅反映血清钠浓度增高,而机体内钠的总量可多、正常,也可减少。
- 疟疾性肾病的诊断,尿检查可见尿色酱红或呈酱油色,长期未愈的部分患者,可出现肾病综合征。
- 发烧(fever,pyrexie)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,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,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,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。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。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、特异的临床特点,一般诊断较易;但有部分发热患者,热程长,无特异体征,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,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(fever of unknown origin,fuo)。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,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,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,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,约10%的患者,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,病程拖延数月,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。 1、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(包括温度信息传导、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),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,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。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,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(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,poah),其次为延脑、桥脑、中脑和脊髓等。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,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,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。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,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,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。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,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,如剧烈运动、月经前期及妊娠期。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,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。 2、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,个体之间存有差异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℃,腋窝温度36.5℃,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.3-0.5℃,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℃为正常值。当舌下温度高于37.5 t,腋窝温度高于37℃,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℃以上,称为发热。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,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。因此,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。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,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。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。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。口腔温度测量,将体温朝放于舌下,闭口3~5min。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、昏迷、呼吸困难、口鼻疾患及小儿。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。直肠温度测量,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,插人直肠3-cm,3-5min,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。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℃以下。
- 妊娠毒血症是酮血症、酸中毒、低血糖和肝功能衰竭的综合症。多发生于妊娠中、后期。
- 周围性呕吐的一种类型。其特点为:有恶心先兆,吐后不感到轻松,胃虽已排空但仍干呕不止。见于腹腔器官的炎症(如阑尾炎、胆囊炎、胰腺炎、腹膜炎)、胆道蛔虫症、肠梗阻。
- 急慢性左、右腰腹痛,伴血尿是腹痛的表现,应确诊有无泌尿系统结石、前列腺肥大造成的尿潴留等。
- 腰背痛是常见的症状,内科、外科、神经科、妇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。多由肌肉、骨骼、内脏疾病引起
- 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的肾动脉造影可发现肾内动脉变细或阻塞,常说明已有浸润。
- 白细胞尿:指新鲜离心尿液每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,或者一小时新鲜尿液白细胞数超过40万或者12小时尿液中超过100万个。
- 排尿时伴有尿道烧灼感和疼痛都是尿道炎的临床显著的症状。
- 妊娠期间,小便不通,甚至小腹胀急疼痛,心烦不得卧,称为“妊娠小便不通‘”。古名“转胞”或“胞转”。
- 肾乳头及肾盂出血,通常表现为血尿。
- 排尿困难系指排尿时须增加腹压才能排出,病情严重时膀胱内有尿而不能排出称尿潴留。排尿困难可分功能性和阻塞性两大类。
- 急性前列腺炎尿路症状:排尿时灼痛、尿急、尿频、尿滴沥和脓性尿道分泌物。膀胱颈部水肿可致排尿不畅,尿流变细或中断,严重时有尿潴留。
- 维生素d 佝偻病,主要是肾远曲小管对磷的转运机制有障碍,尿排出磷酸盐增多,学林酸盐降低而影响骨质钙化,患者身材矮小,用维生素d治疗无效。
- 分为生理性浮肿和病理性浮肿。下肢浮肿临床常见, 主要见于以下几种疾病性浮肿。①心性浮肿,患有各种心脏病病人, 当心功能不全时,体循环障碍,使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,引起浮肿;②肝性浮肿,各种肝炎发生肝硬变后,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,造成低蛋白血症, 血浆渗透压降低,可引起厂肢浮肿;③肾性浮肿,急慢性,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病人,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,造成体内水钠游留,此外再加上大量的蛋白尿出,产生低蛋白血症,从而引起浮肿;④甲状腺机能低下性浮肿,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,病人真皮层粘多糖沉积,细胞间积聚多量透明质园、硫酸软骨素和水分,可引起下肢浮肿;⑤下肢深静脉病变性浮肿,下肢深静脉炎或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,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,病人可出现下肢浮肿。
-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(gfr),正常成人为125ml/min左右。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。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约660ml,故滤过分数为125/660×100%≈19%。这一结果表明,流经肾的血浆约有1/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生成原尿。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。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,肾血管收缩,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的改变等都可以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。
- 尿渗透压亦称尿渗量,是反映单位容积尿中溶质分子和离子的颗粒数。尿渗透压下降反映远端小管的浓缩功能减退,见于慢性肾盂肾炎、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间质性病变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