膀胱炎多由上行感染所致,同时伴有急性尿道炎。成年妇女膀胱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混浊尿及下腹部不适等。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,因细菌感染而引起。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。通常多发生于女性,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,又接近肛门,大肠杆菌易侵人。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即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,可以有血尿和脓尿,少数病人可有腰痛、发热(通常不超过38℃)。查血象,白细胞数通常无明显增加。膀胱炎易发生于性交后、月经期后及尿道、妇科器械检查后。男性很少罹患该病。但也不可以忽视男性膀胱炎。男性若有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膀胱结石、异物等也易患膀胱炎。尿化验常有白细胞,亦偶有血尿,甚至肉眼血尿(若做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检查,此血尿为均一红细胞血尿)。膀胱炎的发生与性生活有密切关系,女性性交后即作膀胱穿刺抽尿培养,多数可培养出与尿道口寄生相同的菌种,故不少病者的尿路刺激征多发生于性交后。膀胱炎如未经抗菌药物治疗,亦有30%的病者可在7~10天内自愈。
1.尿频:即排尿次数明显增多,每小时1~2次,甚至更频;尿急即尿意一来就憋不住而要立即排尿,但排尿量不多,每次尿量为10~100ml,尿频、尿急越明显,每次排尿量就越少。尿频、尿急多伴有尿痛,即排尿时膀胱及尿道部位灼痛。尿频、尿急、尿痛被统称为尿路刺激症,是由于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受炎症刺激所致。有时伴有膀胱区不适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,仅少数病人有低热。
2.妊娠期间小便不通:妊娠期间,小便不通,甚至小腹胀急疼痛,心烦不得卧,称为“妊娠小便不通”。古名“转胞”或“胞转”。
3.膀胱痉挛: 患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病人临床常出现膀胱痉挛等症状。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等碱性药物,能降低尿液酸度,缓解膀胱痉挛,黄酮哌酯盐(泌尿灵)可解除痉挛,减轻尿路刺激症状。
4.血尿: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,前者是指尿色正常,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,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。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,肉眼即可见是血尿。
【诊断】
根据病史血尿、脓尿以及尿培养单种病原体>10万/ml,诊断多无困难。
① 膀胱穿刺尿定量培养有细菌。
② 有临床症状,清洁尿路中段有细菌定量培养≥10^5/ml。
③ 无临床症状,两次中段尿培养同一菌种≥10^5/ml。
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相关症状
- 尿频、尿急、尿痛是膀胱、尿道受刺激励的症状,称膀胱刺激症状,或称尿路刺激症状。正常人日平均排尿次数为4~6次,夜排尿次数0~2次。超过上述次数称尿频。尿急是指尿意一来,立刻排尿。尿痛,是指排尿的当时,尿道及会阴区疼痛或烧灼感。
- 发烧(fever,pyrexie)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,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,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,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。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。具有典型的热型和病程、特异的临床特点,一般诊断较易;但有部分发热患者,热程长,无特异体征,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资料,常被称为发热待查或原因不明发热(fever of unknown origin,fuo)。这些患者体内多有潜在性病灶,只是短期内尚未查清,经过临床观察和特殊检查,其中大多数最后可明确诊断,约10%的患者,虽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,病程拖延数月,说明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的确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课题。 1、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(包括温度信息传导、体温调节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),能在气温的一般波动范围内,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。该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,其主要部分为视前丘一前下丘脑(precptic anterior hepothalamus,poah),其次为延脑、桥脑、中脑和脊髓等。由于丘脑下部有温敏神经元,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,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。体温调节中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后,发出调节冲动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,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的恒定。 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,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,如剧烈运动、月经前期及妊娠期。进人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,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。 2、发热的判断 正常成人体温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,个体之间存有差异。一般认为舌下温度37℃,腋窝温度36.5℃,直肠温度较舌下温度高0.3-0.5℃,一日之间体温相差不超过1℃为正常值。当舌下温度高于37.5 t,腋窝温度高于37℃,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l℃以上,称为发热。一般人体体表温度较低,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。因此,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以直肠温度较准确。平时为方便多采用腋窝测体温,应注意将体温表放于腋窝正中央夹紧上臂紧贴于腋下 对出汗者应擦干腋窝再测。小儿与昏迷患者测温时不应离开。过于消瘦患者不宜用此法测温。口腔温度测量,将体温朝放于舌下,闭口3~5min。此法不宜用于精神异常、昏迷、呼吸困难、口鼻疾患及小儿。进食饮水后20分钟再测。直肠温度测量,先将体温表涂以油类,插人直肠3-cm,3-5min,不宜用于腹泻及直肠手术者。测温前均将体温表甩至35℃以下。
- 患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病人临床常出现膀胱痉挛等症状。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等碱性药物,能降低尿液酸度,缓解膀胱痉挛,黄酮哌酯盐(泌尿灵)可解除痉挛,减轻尿路刺激症状。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,因细菌感染而引起。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。通常多发生于女性,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,又接近肛门,大肠杆菌易侵人。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即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,可以有血尿和脓尿,少数病人可有腰痛、发热(通常不超过38℃)。查血象,白细胞数通常无明显增加。膀胱炎易发生于性交后、月经期后及尿道、妇科器械检查后。男性很少罹患该病。但也不可以忽视男性膀胱炎。男性若有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膀胱结石、异物等也易患膀胱炎。
- 本病较多见,占先心病总数15%,女性多见。婴儿出生后10-15小时,动脉导管即开始功能性闭合。生后2个月至1岁,绝大多数已闭。1岁以后仍未闭塞者即为动脉导管未闭。
-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,前者是指尿色正常,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,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。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,肉眼即可见是血尿。
- 产后小便频数,是指产后小便次数增多,甚至日夜可达数十次,产后小便失禁,是指产后小便淋漓,不能自止,或小便自遗,不能约束。两者症状虽有不同,但其原因基本相同,故合并叙述。
- 妊娠期间,小便不通,甚至小腹胀急疼痛,心烦不得卧,称为“妊娠小便不通‘”。古名“转胞”或“胞转”。
- 尿失禁(incontinence of urine)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,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。
- 白细胞系指无明显退变的完整的细胞、细胞内结构清楚;脓细胞系指在炎症过程中,破坏了的中性粒细胞,外形不规则,细胞内结构不清楚,浆内可见充满颗粒,细胞核看不清,易聚集成团称脓细胞。白细胞和脓细胞在尿中出现其临床意义相同。正常人尿中允许出现少量白细胞或(和)脓细胞。尿沉渣显微镜检查,未离心尿、白细胞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,离心尿每高倍视野超过10个列为异常,若白细胞或脓细胞成堪称脓细胞满视野,以上情况出现在尿路感染时。感染在肾盂肾乳头称上尿路感染;感染在膀胱、尿道称下尿路感染,临床上一时分辨不清具体部位时笼统称尿路感染或称泌尿系统感染。合并结石、畸形、狭窄的肾盂肾炎称复杂性肾盂肾炎,否则称简单性肾孟肾炎。肾盂肾炎迁延不愈,病程超过半年,有肾盂肾盏变形或肾表面凹凸不平,或两肾不等大超过1cm时或肾小管功能持久性异常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。诊断慢性肾盂肾炎,绝不能单凭时间进行诊断。
- 腹部胀痛不舒的感觉。
- 即尿液不透明。正常新排出的尿液多为透明,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,新鲜尿液发生混浊,可见于:①尿酸盐沉淀: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,可有淡红色的尿酸盐析出,此种沉淀加热或加碱时皆可溶解。②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:浓缩的碱性或中性尿排出体外,可有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,呈白色,加酸可溶解,碳酸盐沉淀遇酸还可生气泡。③脓尿或菌尿:如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、脓细胞及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时,刚排出则可混浊。菌尿呈云雾状,静置后不下沉;脓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。此种尿液不论加热或加酸,混浊皆不退。
- 尿痛是指病人排尿时尿道或伴耻骨上区、会阴部位疼痛。其疼痛程度有轻有重,常呈烧灼样,重者痛如刀割。尿痛常见于尿道炎、前列腺炎、前列腺增生、精囊炎、膀胱炎、尿路结石、膀胱结核、肾盂肾炎等。
- 尿急是指不能自控排尿,尿意一来,即需排尿;或排尿之后,又有尿意,急需排尿,不及时排尿,则会尿湿内裤。主要由于尿道、膀胱、前列腺因炎症或异物刺激所致,常伴有尿痛。
-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~6次,夜间0~2次,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。尿频是一种症状,并非疾病。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数增多,但无疼痛,又称小便频数。尿频的原因较多,包括神经精神因素,病后体虚,寄生虫病等。对尿频患儿需除外尿路感染、外阴或阴茎局部炎症等。 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小儿体质虚弱,肾气不固,膀胱约束无能,其化不宣所致。此外过于疲劳,脾肺二脏俱虚,上虚不能制下,土虚不能制水,膀胱气花无力,而发生小便频数。因此尿频多为虚症,需要调养,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,少吃肉类,多吃蔬菜。